孟 郊
诗 囚
孟郊(751年-814年),字东野,汉族,湖州武康(今浙江德清县)人,祖籍平昌(今山东德州临邑县),先世居汝州(今属河南汝州),唐代著名诗人,少年时期隐居嵩山。
孟郊仕历简单,清寒终身,为人耿介倔强。故诗也多写世态炎凉,民间苦难。孟郊现存诗歌574多首,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。今传本《孟东野诗集》10卷。有'诗囚'之称,又与贾岛齐名,人称'郊寒岛瘦'。
图片
早年时期(751—780)
1-30岁
唐玄宗天宝十年(751 年)1 岁:
出生:孟郊生于湖州武康(今浙江德清),祖籍平昌(今山东临邑东北),父亲孟庭玢时任昆山县尉。此时正值盛唐尾声,四年后安史之乱爆发,其童年与少年时期基本笼罩在战乱阴影中。
唐肃宗至德二年(757 年)7 岁:
随母迁回武康故居,母裴氏督学严苛,常以骆宾王七岁作《咏鹅》激励其苦读。
唐肃宗上元元年(760 年)10 岁:
父亲去世:孟庭玢离世,母亲裴氏独自抚养孟郊及其两个弟弟,家境陷入贫寒。孟郊性格渐趋孤僻,对母亲感情深厚。
唐代宗大历六年(771 年)21 岁:
隐居嵩山:孟郊开始隐居嵩山读书,自称「处士」,期间创作《山中送从叔简赴举》《湖州取解述情》等诗,表现出仕与隐退的矛盾。
唐德宗建中元年(780 年)30 岁:
北游河阳:离家投奔河阳节度使李芃,作《往河阳宿峡陵寄李侍御》表明心迹。目睹藩镇割据乱象,创作《杀气不在边》《感怀》等诗,抒发忧国之情。
图片
中年时期(781—800)
31-50岁
唐德宗贞元元年(785 年) 35 岁:
游历江淮:转往江西上饶与陆羽相会,后折回长安依附宣武军行军司马陆长源。
唐德宗贞元七年(791 年) 41 岁:
首次科举:以湖州乡贡进士身份赴长安应试,结识李观、韩愈。虽得李观上书举荐,仍落第。韩愈作《孟生诗》送别,称其「江海士,古貌又古心」。
唐德宗贞元九年(793 年) 43 岁:
再次落第:二试长安失利,周游朔方、湖楚、洞庭等地,创作《再下第》《失意归吴因寄东台刘复侍御》等诗,诗风转向沉郁。
唐德宗贞元十二年(796 年) 46 岁:
进士及第:第三次应试终登进士第,同榜有韩愈、李观、欧阳詹等,史称「龙虎榜」。作《登科后》抒发狂喜:「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」,此诗成为科举成功的千古名句。
东归省亲:返回家乡湖州,将喜讯禀告母亲,途中经汴州、越州等地游历。
唐德宗贞元十三年(797 年) 47 岁:
寄寓汴州:暂居汴州,与友人唱和,期间创作《擢第后东归书怀,献座主吕侍御》,表达对恩师的感激与对仕途的期待。
唐德宗贞元十五年(799 年) 49 岁:
漫游吴越:在苏州与李翱相遇,共游越中山水,创作《游终南山》《石淙》等山水诗,以「南山塞天地,日月石上生」展现奇崛意境。
唐德宗贞元十六年(800 年) 50 岁:
授溧阳尉:经吏部铨选,任宣州溧阳县尉(从九品),负责地方治安。因醉心山水与诗歌创作,常至城外投金濑徘徊赋诗,导致政务荒废,县令另派「假尉」代行其职,分走其半俸,生活陷入困顿。
图片
晚年时期(801—814)
51-64岁
唐德宗贞元十七年(801年)51 岁:
迎养母亲:将母亲裴氏接到溧阳同住,感怀母恩,创作千古绝唱《游子吟》:「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」。此诗以白描手法与质朴语言,成为母爱主题的巅峰之作,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优秀文学作品。
唐德宗贞元二十年(804年)54 岁:
辞官归隐:因贫困与对官场的失望,辞去溧阳尉一职,将母亲送回故乡交由弟弟照料,自己则寄居洛阳,开始人生最后十年的漂泊与创作。
唐宪宗元和元年(806年)56 岁:
任协律郎:河南尹郑余庆启用孟郊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,试协律郎,定居洛阳立德坊。
生活稍得安定,与韩愈重逢,二人合作《城南联句》《会合联句》等14 首联句诗,创「韩孟联句」之佳话,诗风以险怪奇崛著称。
唐宪宗元和三年(808年)58 岁:
首次丧子:长子夭折,孟郊悲痛欲绝,创作《杏殇九首》组诗,以「儿生月不明,儿死月始光」哀叹命运无常,诗中充满对生命脆弱的深刻体悟。
唐宪宗元和四年(809年)59 岁:
母亲去世:裴氏病故,孟郊丁母忧,生活陷入绝境。作《秋怀十五首》,以「孤骨夜难卧,吟虫相唧唧」等句,描绘贫病交加、孤独凄凉的晚年状态,被视为其苦吟风格的代表作。
续遭丧子:次子、三子相继夭折,孟郊连丧三子,彻底失去子嗣,精神与身体遭受毁灭性打击。
唐宪宗元和九年(814年)64 岁:
暴疾去世:郑余庆任山南西道节度使,奏请孟郊为兴元军参谋、试大理评事。
孟郊携妻从洛阳赴任,行至阌乡县(今河南灵宝)时突发恶疾,于八月二十五日(9 月 12 日)卒于旅途。
友人韩愈为其撰写墓志铭,张籍私谥「贞曜先生」,后世称其「孟协律」。
图片
图片
代表作:
《游子吟》——'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''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'(千古咏母爱的名句,朴素深沉)
《登科后》——'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'(表达科举及第后的狂喜,成语'春风得意'出处)
《秋怀》——'冷露滴梦破,峭风梳骨寒。'(典型苦吟风格,写寒士之悲)
《劝学》——'青春须早为,岂能长少年。'(励志名句,劝人珍惜光阴)
《古怨别》——'飒飒秋风生,愁人怨离别。'(以秋景烘托离愁)
《寒地百姓吟》——'无火炙地眠,半夜皆立号。'(揭露民间疾苦的尖锐之作)
《洛桥晚望》——'榆柳萧疏楼阁闲,月明直见嵩山雪。'(冷寂中见壮阔的写景佳句)
《赠别崔纯亮》——'镜破不改光,兰死不改香。'(喻品格坚贞,常被引用)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